
什么是營養成分表?
我們國家的營養成分表由三部分組成: 營養成分名稱、含量值、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NRV%)。其中營養成分采用的是“1 + 4”標準,也就是說每100g (ml)食品中必須包含能量和四種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我們國家使用的能量單位是千焦(kJ), 而北美國家使用的單位是千卡(kcal), 能量換算是1kJ = 0.239 kcal。
我們國家是從2013 年01 月01 日起開始對包裝食品上的“營養成分表”進行嚴格實施,對于未標注的食品不予以銷售。其目的就是引導消費者在食品超市購買或在家里準備食材時,能夠合理地選擇營養健康食品;同時也能促進監督食品生產商生產出更符合食品標準的優質產品。
相比北美等國家,我國食品營養標簽實施晚并且營養成分表所包含的營養素種類較少,例如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維生素A、鈣、鐵等營養成分尚無含量值和NRV%。美國的食品營養成分表采用的是“1+14”標準,每份食品中必須強制標示熱量和14 種營養素含量及其占營養價值百分比(DV%);加拿大則強制要求“1 + 13”包括熱量和13 種營養素含量及DV%。
美國營養成分表
加拿大營養成分表
對于我們大眾消費者來說,營養成分表是最為簡單直接地獲取食品營養信息一種工具,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如何合理的選擇包裝食品。
第一步:觀察每包食品的實際重量
通常食物成分表中各營養素的含量是按每100 克或毫升食品重量來標注的,您首先需要知道每包食品的實際重量/容量是多少。例如一瓶含乳飲料就有好幾種容量規格,95 毫升/瓶或150 毫升/瓶等。
第二步:了解食品的實際攝入量
對于一瓶150 毫升的液體酸奶來說,您只喝了半瓶,您攝入的營養素含量需要根據75 毫升的容量來計算。例如該酸奶標注100 毫升的蛋白質含量為0.7 克,您飲用半瓶后的蛋白質實際攝入量約為0.5 克。
第三步:看能量
能量要均衡,不可多也不宜少。能量是人體維持生長發育和生命活動的基本要素,攝入適當的能量可促進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能量攝入過高會引發肥胖及其他營養性慢性病;能量攝入過低也會導致消瘦或營養缺乏等。通過了解每一種攝入食品的能量值,可方便地計算出一天能量的總攝入量。
第四步:看營養素含量值
高蛋白食品:每100 克食品中蛋白質含量≥12 克或每100 毫升食品含有≥ 6 克蛋白質;
低脂肪食品:每100 克食品中脂肪含量≤ 3 克或100 毫升食品≤ 1.5 克。也可通過觀察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NRV%, 北美營養學會指出,≤ 5%屬于低脂食品,≥15%為高脂食品;
低碳水化合物食品:每100 克或100 毫升的該食品含量≤ 5 克;
低鈉食品: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DRV% ≤ 5%;
高鈉食品: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DRV% ≥ 15%,對于普通健康成人來說,每天鈉的推薦攝入量為1500 毫克。
第五步:根據您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出合理健康選擇
通過上面幾個簡單的步驟,讓您輕松了解自己每日能量及營養素攝入量,合理選擇適合自己健康食品!看懂食品“營養成分表”,給您帶來大健康!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破壞免疫力的5個壞習慣,你中了幾個?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