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一小步,人生一大步!走路是寶寶必學的一課,對于爸爸媽媽來說寶寶能開始走路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每個家長都期盼自家的寶寶能走的又穩又好。但往往事與愿違,很多寶寶學走路這一過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就比如之前在門診一位寶媽就問我:我家寶寶都一歲半了,怎么還不會走路,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寶寶1歲多還不會走路,正常嗎?
每個嬰兒的發育和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大動作的發育有快有慢,走路自然也不例外。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寶寶在9~18個月開始獨立行走大多都是正常的,而且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今后比晚走路的孩子有明顯的優勢。
通常來說,寶寶不能按照“規律”或者“常識”開始學步,大多是由以下這些原因導致的:
1. 缺乏鍛煉,大人抱的太多了;
2. 缺乏安全感,多次摔倒懼怕嘗試;
3. 營養不良;
4. 冬季穿衣服太多,運動不方便,寶寶不愛走;
5. 過早、長期使用學步車,減少了寶寶自主鍛煉的機會;
6. 寶寶較胖;
7. 早產、低出生體重的寶寶。
當然,也有個別寶寶因為疾病問題而不會走路,如小腦發育不良、前庭功能障礙導致平衡感差、 腦癱、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下肢骨骼肌肉疾病等等。
家長可以自查下,看看是否是上述這些原因導致寶寶還不會走路。如果寶寶過了1歲還不會走路,平常要注意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檢討一下平時是否提供給寶寶足夠多的鍛煉機會,或者看看寶寶是不是在其他方面存在異常。
綜上所述,大多數寶寶1歲多還不會走路大多都是正常的,只要寶寶大運動發育在正常范圍內就不必過于擔心,建議家長們要按照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原則,一定要視寶寶自身的發展狀況而定,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切記不可拔苗助長。
但若發現寶寶不僅不會走路,連想走路的意識都沒有,甚至還不能獨坐穩當,爬行也不是很理想,或者走路搖擺呈“鴨步”,臀紋或腿紋不對稱,那么父母就應該重視起來,盡早去醫院做檢查,并進行評估和干預。有肌張力問題的寶寶,以及出生時有腦部出血、窒息而導致腦部損傷的寶寶,尤其需要注意。
如何幫助寶寶開展行走訓練?
1.練習扶行、獨站
為了幫助寶寶學習走路,可以給寶寶安全的活動空間。在開始練習的前期,家長可以安排一些可扶可依靠的家具,讓他練習扶行。然后家長在不同的位置叫寶寶的名字,或者用有趣的玩具逗引寶寶看向你,鼓勵他扶著向前走。也可讓寶寶推著小推車或者輕便的椅子練習走或在寶寶身上綁一條帶子保護著寶寶練習走。而獨站的練習可以先讓寶寶靠墻獨立站,或在扶站時逐漸離開支撐物,獨站片刻。
2.練習自己走
當寶寶能站穩了,可以自己獨立蹲下起來,也能扶著走一段了,并能保持身體保持平衡時,那么可以訓練獨行的練習,場地可以選在草地上,鋪墊的地板上或硬床上進行。爸爸媽媽可以在兩邊,在寶寶可以接受的距離,用玩具逗引寶寶走向自己,待寶寶可以走的較穩時,可以適當的距離。平時家長也要多給寶寶,制造一些鍛煉的機會,慢慢的可逐漸拉長距離練習,家長也可以與寶寶一起玩扔球,撿球,找東西的游戲,增加趣味性。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怎樣給六個月寶寶補充蛋白質?
下一篇: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