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奶粉中的三大營養素,其中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就越好嗎?
奶粉中蛋白含量遭質疑?
2019年,世界肥胖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中國肥胖兒童數量已經達到了3900萬,高居世界榜首。根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肥胖兒童的數量將突破6200萬大關,預計全球肥胖兒童數量將達到2.5億。有相關研究表示,當下兒童肥胖率高的原因之一可能由于配方奶粉的使用,使嬰兒在生命早期攝入了較多的蛋白質。
母乳是新生寶寶最重要的營養來源,能給予孩子第一道身體保護傘。然而,被譽為“液體黃金”的母乳,其蛋白含量在所有哺乳類動物里是比較低的。配方奶粉本身就是以盡可能接近母乳,給予寶寶們與母乳相媲的營養為目的。因此,配方奶粉中的營養比例也應以母乳為第一標準。
一項關于嬰兒喂養和發育的研究發現,與配方奶粉相比,母乳喂養的嬰兒在12月齡時更“瘦”,體重更標準、健康(不會更矮)。據估計,由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每天比母乳喂養嬰兒多攝入每公斤體重約0.5g蛋白質。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0~2歲時的高蛋白攝入可能與成年后肥胖及慢性病風險有關。
《AJCN》:配方奶粉或可降低蛋白含量
現如今人們對母乳成分的認識不斷加深,有一種假說認為,從配方奶中獲取的高蛋白攝入量可能決定了配方奶與母乳喂養嬰兒在生長速度和身體成分方面存在差異。近日,《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重新評估了健康足月兒對蛋白質以及必需氨基酸的需求,以及攝入低蛋白配方奶粉的安全性和作用,建議配方奶粉或許可減少產品中的總蛋白含量。
在這項雙盲、隨機對照的等效試驗中,研究人員將健康足月兒隨機分為3組:低蛋白配方奶粉組(mLP;1.7g蛋白/100千卡;n=90),特殊配方奶粉組(CTRL;2.1g蛋白/100千卡;n=88)以及母乳喂養組(n=67),飲食持續6個月。在基線(平均±SD年齡:31±9d)、17周(包括安全血液參數)和6個月時進行人體測量和身體成分分析,主要觀測基線至17周時受試嬰兒的每日體重增加(等量差值為±3.0g/d)。
從基線到17周齡,mLP組和CTRL組的體重增加量相當(分別為27.9g/d和28.8g/d;差異:-0.86g/d;90%CI;-2.36,0.63g/d),在體長、頭圍、腰圍等指標及身體成分指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不良事件發生率也無差異。mLP組嬰兒的尿素含量顯著低于CTRL組(-0.74mmol/L;95%CI:-0.97,-0.51mmol/L;P<0.001)。與母乳喂養組相比,兩組服用配方奶粉的嬰兒在生長速度、脂肪量、游離脂肪等指標均顯著高于母乳喂養的參照組。
結果表明,與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相比,健康足月、母乳喂養的嬰兒表現出了不同的生長模式,且低蛋白的奶粉一樣能夠給嬰兒提供足夠的營養,提示未來的奶粉標準似乎可以降低對蛋白含量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可能減少兒童肥胖的發生率。
降低蛋白含量,奶粉行業在行動
蛋白含量的高低并不能決定奶粉的品質,從小讓寶寶接受高蛋白飲食,反而可能會加大他們成年后患各種慢性疾病、代謝病的風險。而市面上口碑越好、品質越高的低段配方奶粉,其蛋白含量基本也處于較低水平,再隨年齡段逐步提升。比如飛鶴星飛帆、雅培鉑優恩美力1段嬰幼兒奶粉,蛋白含量均為0.49g/100kJ;愛他美卓萃白金版1段為0.5g/100kJ;而在雀巢能恩的1段奶粉中,蛋白含量僅為0.45g/100kJ。
其實,關于低蛋白奶粉的標準修訂在國外早有預兆。2018年,澳新食品標準局(SANZ)發布文件,擬修訂后續配方奶粉中的最低蛋白含量(修訂前標準:0.45g/100kJ≤奶粉蛋白含量≤1.3g/100kJ),擬批準的最低蛋白含量要求將不低于0.45g/100kJ(相當于1.88g蛋白質/100kcal)降為不低于0.38g/100kJ(相當于1.6g/100kcal)。若無其他要求,該文件將于2020年5月后公布。
這項研究證實,使用改良后的低蛋白配方奶粉(1.7g蛋白/100 kcal)是安全有效的。但也有人提出,在快速發育階段,喂養極低蛋白質的嬰兒配方奶粉可能造成有限的蛋白質合成。因此,作者建議使用含氨基酸成分的低蛋白配方,并根據不同段嬰兒的需求量進行修改。如果這一標準得到更長時間的隨訪證實,歐洲嬰幼兒配方奶粉勢必需要考慮降低蛋白質含量的法律標準,以減少兒童日后的肥胖風險。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