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就進入冬至了,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患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心腦血管患者如控制不佳,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因此下面由盛中健康管理俱樂部小編告訴大家一些冬季養生保健的注意事項。
冬季天氣寒冷,室內的溫度要適宜,室溫以18℃~25℃最合適,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室內溫度過高,會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易引發感冒;室內溫度過低,人體長期生活在低溫環境中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應根據室溫的變化適當調整,以人體感覺溫暖而不出汗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應以純棉布為宜,要松軟輕便、貼身暖。
在室外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冬季人體特別需要注意保暖的部位是頸部、背部和腳。
1.頸部保暖:如果在冬季持續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細觀察一下,原來是因為穿開領服裝暴露頸部,使寒冷的空氣直接刺激氣管所造成的,而改換高領服裝并加用毛圍脖后癥狀便消失了。
2.背部保暖: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注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時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襲,以免損傷陽氣。
3.腳的保暖:足為人體之本,是三陰經之始,三陽經之終,與人體十二經脈、腑\氣血相聯系。常言道“寒從腳起”,因腳遠離心臟,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腳的保暖很重要。除了白天注意對腳的保暖外,每晚堅持用熱水洗腳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有增強機體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的作用。
冬季養生必須要注意飲食養生。傳統養生學將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平性三大類。冬季氣候寒冷,人們為了御寒保暖,應多食用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蔥、大蒜等。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御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而生冷寒涼食物要盡量避免,如:各類冷飲、冰凍飲料、冰鎮酒類、生拌涼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柿子、西瓜、黃瓜、荸薺、柚子、橙子等。
適當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品。冬天適當吃點保健品,有利于機體儲存,可以輔助人體氣血,充養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補損,儲存能量。所以千百年來,民間百姓一到冬天,就以各種方式進行食補和藥補。要吃牛肉、羊肉、人參、海參、枸杞、蟲草,等等,可以使身體補養和調理獲得最佳效果。
在冬季,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冬季適當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人體的"生物鐘"在22-23時出現一次低潮,因此,睡眠的最佳時間應是21-22時。
好好吃早餐。不吃早飯可能使人體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液濃縮,血液流動緩慢。空腹活動可引起耗氧量增加,造成腦血栓,容易引起中風等嚴重危險。吃好早餐對預防心腦血管病在清晨有好處。
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要保持心情樂觀。碰到煩惱事件,要平和化解。制怒息怒,遇事不怒是良藥。千萬不要用生氣來懲罰自己,要注意自我控制。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今天,你喝飲料了嗎?看完再喝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