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16日,許多媒體都發布了一條題為《世衛組織總干事:中國從源頭上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令人鼓舞》的消息。其中提到,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在對抗疫情的同時,國際社會還需要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假新聞比病毒傳播得更快,也非常危險。謠言和虛假信息阻礙了國際社會對疫情作出反應。”
在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需要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的不止是國際社會,處在同瘟疫進入決戰態勢的我們,更應該如此。
世衛組織總干事的提醒,讓我們想起了哪些人?
“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讓我們想起了疫情出現之初,那些把真相當謠言來追查的部門。
大家都不會忘記,李文亮們對疫情真相的披露,結果被當做謠言來追究,結果真相和謠言就互換了位置,結果就導致一個大都市陷入瞎馬臨深池而不自知的狀態,就導致一場巨大災難在歌舞升平中驟然降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經驗教訓的總結,總是建立在澄清事實真相的基礎之上,對此,人們抱有高度期待、充分耐心與信心。
“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也讓我們想起那些借戰“疫”而刷存在感的所謂專家。
這些人有嘩眾取寵之心,無實事求是之意。有的將遏制疫情工作中尚無充分依據的階段性科研發現,當做重大發現來向公眾發布;有的在疫情傳播途徑方面噼噼啪啪地相互打臉,從將醫學科學領域的正常探索變成一場鬧劇。還有的則將中國乃至世界瘟疫發展史中的一些陳芝麻爛谷子般常識性問題,從他老奶奶的老奶奶的記憶倉庫里搬出來夸夸其談、唾液橫飛,將一加一等于二和一減一等于零這樣的“高見”拼命往受眾耳朵中塞,盡管非“虛假信息”,但這種垃圾信息同樣令人心生厭惡。
“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還讓我們想起那些把專家當明星來追的媒體人。
此類人將專家當明星來追,只是其表面現象,本質上追逐的是一己之名利。在私欲的推動下,這種人媒體人所應有的莊重自持蕩然無存,一臉媚笑、無話找話的背后,隱藏的“是我是我還是我”。在這種心態之下,怎么能夠客觀、理性、全面地向受眾轉達專家的聲音?
“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當然更讓我們想起那些在網上無中生有散布各類謠言的人。
在魚龍混雜的大千世界上,出現這類以反社會心理為支撐而造謠生事的人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重要的是,這種行為才是有關部門依法懲處的對象;重要的是,全社會要百倍警惕并堅決抵制各類與瘟疫無異的謠言;更重要的是,必須懂得謠言止于理智、止于真相,更止于信任!與花大力氣追查謠言和懲處謠言制造者相比,逐步消除謠言產生的社會心理基礎,更是一項需靠一磚一木來搭建的系統工程。
世衛組織“同虛假信息和謠言做斗爭”的警示,除了令我們想起上述給我們以吞蒼蠅之感覺的人外,還想起另一些心生敬意的人。
在這些人中,不止有用石破天驚之舉來展示真相,警示世人的年逾八旬之高德專家,更有眾多媒體界人士。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許多媒體人用行動凸顯了自己的擔當,為向社會展示事實真相做出了默默無聞但足以載入史冊的貢獻。談到這件事情,筆者不由想起幾天前與一位媒體界朋友在微信中的交談。這位在健康類媒體奮斗多年的朋友如今在主持一家著名的健康類網媒。據她說,春節前后,她和她的同事們一直沒日沒夜地奮斗,經歷的困難難以言表。為了什么?為的就是為這場戰“疫”做出自己無愧于內心召喚的貢獻!此言不虛——打開網頁,豐富的內容、時時更新的信息、富有信息含量的獨家報道,不都無言地佐證了她說的一切嗎?
這是一個世態涼薄的世界,也是一個人性充盈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有含辛茹苦的建設者,也有心懷叵測的破壞者。一場瘟疫如同精確無比的測溫儀,準確測試出人性的溫度、人格的高下,由此我們便更懂得熱愛什么憎恨什么,喜歡什么厭惡什么,追求什么拋棄什么......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為什么要解剖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