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草市場價多少錢一斤
艾草的市場批發價一斤在6元左右,市場零售12元左右一斤,出口價格大約在50元左右一斤,晾干的帶桿的大約在2元左右一斤。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艾草品種而定。例如紅腳艾的話,每陳放一年就會增加相應的管理、人工、倉儲等費用,市場價格只能夠會相應增加40%-50%的陳放費。
艾草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現狀如何?近年來,艾草“熏”遍大江南北,更是遠“熏”東南亞、歐洲,在南陽當地成為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仙草”。艾草,在煙霧繚繞中,“熏”遍大江南北,成就南陽“世界艾鄉”美譽。據南陽市政府印發的《南陽市艾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年)》顯示,到2023年,南陽市艾草種植面積要達到35萬畝,產量增加50%。產值500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100家,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家,綜合產值預期達300億元以上。
小小艾草,近20年產需量增長超過120倍,創造了395.12億龐大市場,打造出中藥材產業鏈“第一股”!艾草產業,已成為我國中醫藥康養產品開發的典范。在國內,艾灸館、養生館甚至家庭自用市場的需求也顯現出來。艾草有溫陽散寒的作用,貼在眼睛上,能增進眼周血液循環,緩解眼睛干澀。現代醫學發現,艾草中提取出的艾精油,能通過皮膚被吸收,通絡活經。艾草,是菊科、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分布廣,在中國除極干旱與高寒地區外,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艾曬干粉碎成艾蒿粉,還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于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
艾草種植帶動農戶增收效果明顯,不僅可以帶動本鎮村民就業,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以艾草種植帶動旅游業、服務業發展,以艾產品加工帶動手工業發展,對推動農村產業升級、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艾草行業市場環境與投資趨勢咨詢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隨著艾草的產業化發展,對艾草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據相關調查,我國現有艾草170余種,被稱為艾葉的同屬植物有20多種,可謂品種繁多,蘄艾、北艾、紅艾、海艾等,形態各異、株高不等。如今,這個有著2000多年種植歷史的小小艾草,一躍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除了傳統的農戶種植,通過直銷或分銷渠道銷售艾草,以及艾草加工商生產艾制品之后再銷售的商業模式以外,“政府+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成為近些年來艾草行業的主流商業模式之一,在這種模式的帶動下,艾草種植、收購、加工、銷售形成“一條龍”,使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艾草行業以野生艾草、家種艾草并存。過去市場中,供應的貨源以采集野生艾葉為主,隨著社會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資源逐漸銳減(藥農使用過量、過度開荒、野蠻式采收),家種逐步發展起來。現在市場供應的有野生品和家種品,以野生品種為主,每年的3-4月為栽種期,當年5-9月為產新期,其中在端午節前后采收的艾葉有效含量最高,因為此時的揮發油含量達到最高值。家種發展快速。除新疆、西藏外,艾草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近兩三年副產區興起較多,種植規模小,而且比較分散,如副產區四川、貴州、陜西、云南、湖南、甘肅。
這兩年艾草的價格并不是特別好,有一段時間艾草只有2.5元一斤,一畝地的收入只有2000~3000塊錢左右,在扣除掉成本以后,實際利潤大概只有2000多塊錢。有一些產量不是很高,質量比較低的地塊,每畝艾草的收益可能只有1500~1800元左右。作為附加值高、輻射帶動效益強的新興綠色產業,艾草產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一、艾草的種植前景分析
1、種植難度低
艾草的種植相對簡單,不需要消耗太多的精力和成本投入,一般都是每年的三月初根莖開始萌發,到了四月下旬就可以收獲第一茬了,畝產100公斤左右,每年可以收獲四到五次。每收割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肥,保證根莖營養,肥料以腐熟的人畜糞類為主,配以磷鉀肥,保持住土壤濕潤即可。如果種植管理做得好,除去人工成本,還能找到固定的商家收購,種植一畝艾草的收益能夠在5000元上下。
2、有一定的市場風險
雖然種植艾草的利潤較大,但是其風險也不可忽視。首先艾草種植的前期人工精力投入較大,聯系收購商、運費等人力成本和金錢投入不可小視;其次,野生艾草在市場中更受歡迎,人工種植的艾草市場生存空間較小;例如羅浮山原種紅腳艾現在市場前景很大,也是受到種植戶的追捧。最后,由于艾草生長的季節性較強,不同的類型,不同的質量價格也不相同,所以市場并不穩定。
考慮種艾草的朋友不要盲目的進行,還是要考慮當地的具體情況再開展艾草的種植,了解市場行情。如果產業成熟,技術穩定及有固定的艾草銷售渠道及種植加工技術,種植艾草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