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是我國非常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鬧元宵的風俗活動,最早起源于漢代。那么,2021年正月十五鬧元宵怎么“鬧”?原來除了吃湯圓還有這些!
一、鬧元宵是什么意思?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于漢代。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鬧元宵在廣義上指慶祝元宵節的各種活動。
二、2021年正月十五鬧元宵有哪些風俗活動?
1、吃湯圓
正月十五吃湯圓,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說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賞花燈
賞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許多地區,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天上明月和人間燈火交相輝映,顯示出了節日的歡快與喜慶。
3、猜燈謎
是元宵節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都城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燈謎有的和文字有關,有的和道理相關,往往讀來幽默風趣又十分應景。在猜的過程中,大家不僅可以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高。
4、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5、舞獅
獅舞的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最后,小編祝大家在元宵佳節闔家歡樂,其實,元宵節也是人們對美好家庭生活的祝福,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