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伊始,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全體員工對新年充滿著期待。籌建4年的醫院即將在這一年春暖花開時開業。
結束同濟醫院三年規培,1月2日正式入職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住院醫師張舜,為即將到來的全新職業生涯感到憧憬。
有20多年護理經驗的護士長曾敏,即將在這家新醫院繼續自己所熱愛的重癥護理專業。
身為醫院管理層的執行院長肖駿,無數次想象過醫院正式開業的場景。
此時,等待開業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還是一所“空房子”,還需要大量的工程收尾工作,方可投入使用,但已內部裝修完畢、水電齊全,蓄勢待發,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突變
新冠疫情來襲,形勢突變。2020年1月21日,沖刺中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因疫情全員放假。
曾敏曾在2003年作為急診科護士經歷過非典,疫情的發展讓她不安。“我在家里每天看新聞,看到病例不斷增長,很揪心。我一個重癥監護的護士天天坐家里,實在坐不住。”大年三十,曾敏給醫院護理部主任發信息請戰,“申請參加抗擊新冠肺炎救治,服從醫院調配。”
剛當上父親的張舜一番思量后,沒有回老家和妻子孩子岳父母團聚,而是留在武漢,參加了醫院組織的線上問診。
曾敏和張舜是諸多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醫護人員的縮影,而醫院管理層和整個泰康保險集團其實一直在行動。“集團上下一直高度關注疫情發展,根據武漢市疫情的發展以及疫情作戰的需要,我們隨時準備靈活根據需要投入戰疫。”柯賢軍回憶。
緊密關注武漢疫情發展的泰康高層察覺到事態嚴峻。2月6日深夜,重要決定做出: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名義,向武漢市防控指揮部申請建一所輕癥病區。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說:“看到武漢當地醫療資源緊缺,再造醫院要花時間,而我這兒有一個即將開業的現成醫院,所以我多次申請加入到抗疫中去。”
經批準,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提前投入使用。門診樓首先被改造成輕癥病區,接收新冠肺炎患者。隨后,醫院整體為武漢市防控指揮部征用,確定為收治重癥病人的定點醫療機構。
在陳東升的統一部署下,集團總裁劉挺軍在武漢封城的狀態下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現場辦公、現場拍板對醫院進行改造。
執行院長肖駿、副院長柯賢軍在院外的荒地吃盒飯
平日里拿柳葉刀聽診器的醫護,扛著麻布袋搬運物資;一號難求的科主任、大專家們,跟工人、志愿者一起彎腰搭病床收拾病區;午飯時間,不管是院長還是醫護人員、志愿者,隨便找個地方吃盒飯。有的人貓著腰就著汽車后蓋吃,有的人在通道里蹲著吃,有的人甚至直接在雪地里蹲著就餐。
72小時,一個裝修基本完工的現代化醫院被“拆家式”地改造成了一個具有三區兩通道、容納1060張床的傳染病醫院。
戰疫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在疫情戰地炮火中開業。“2月10日,我們開始接待輕癥患者,前門進患者,后門封艙!”副院長柯賢軍說,泰康同濟輕癥病區啟用的當天,就收治了99位感染者。
隨即,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被確定為參照武漢火神山醫院運行模式,由軍隊醫療隊支援,承擔確診患者醫療救治任務。
戰地揭牌
2月14日下午3時08分許,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在抗疫戰地一線正式揭牌。在此十幾分鐘之前,來漢支援的首批軍隊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開始交接。此后,主要由軍隊援鄂醫療隊承擔在院新冠患者收治任務,而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工作人員,則退出隔離病房,主要負責物資供應、后勤保障和外圍支持等工作。
為了保證醫院時刻順暢運轉,泰康同濟運營團隊默默進行著后勤保障與運維服務,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工程保障,比如設備的巡檢、操作和維護保養,工程維修,零星改造;二是醫療廢棄物和醫療污水處理;三是保潔和環境消殺;四是醫用織物的洗滌收發;五是工作人員的餐飲保障等。
一線退下來后處于隔離中的曾敏略有遺憾:自己沒能繼續留在重癥監護病房。這位習慣打硬仗的護士長說,“實際上,那是我的專業。”
有俠骨,更有柔腸,曾敏一直關注著留在醫院中的患者。首批入院患者中年紀最大的是一位90多歲高齡的辜婆婆,被醫護人員親切地叫做“辜奶奶”。撤出隔離區后,曾敏每天都聯系軍隊醫療隊護士長,詢問老人家的情況。在得知“辜奶奶”被照顧得很好,就是想再多有幾雙襪子換洗時,隔離中不能外出的曾敏馬上找負責后勤的同事購買了新襪子,在送飯時帶給老人家。
張舜也曾這么想過:作為一名醫生,這時就應該進隔離病房照顧病人。然而幾天的工作下來,他了解到文書處理、信息上報、患者出院等事宜,同樣繁雜且不易。
這讓張舜的想法發生了改變:在外邊把這些事情協助處理好了,軍隊醫務人員就可以在里面集中精力救治重癥患者。“不論做什么,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參加抗疫。”張舜說。
在抗擊疫情的工作中,軍隊醫療隊領導提出,要在抗疫戰斗中搭建起一個醫患溝通交流的橋梁,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泰康之聲》戰地廣播由此而生。作為軍民協作的一個特色品牌,《泰康之聲》戰地廣播成為泰康同濟醫院這段歷史的寶貴記憶與精神傳承。
經過58個日夜的艱苦奮戰,在軍隊醫療隊英勇救治、地方政府和醫院全力配合保障下,4月5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實現了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并于4月6日舉行了“泰康同濟軍地交接儀式”。
開診
4月8日,武漢解封,疫情翻過一頁。醫院進入疫后改造重建、復工復產階段。
柯賢軍如數家珍般地描述著醫院開診后的每個時間節點,“我們本來應該是在6月底才能完成工程改造,但經過建設團隊加班加點,5月1號就開始接收門診病人,6月1號開始接收住院患者,6月16號手術室正式開臺當天完成了12臺手術。”
開診后,張舜正式成為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一名心內科醫生。疫情剛緩解時,醫院還開了一段時間緩沖病房,各個病區的病人,都先收治到緩沖病房隔離診治,再進入普通病區。而緩沖病房的醫護人員,還要身著全套防護措施。“因為我在疫情中的經驗,被安排在緩沖病房工作,我們一直到6月才結束,當時天氣已經很熱了,天天穿著防護服,一身的汗,”張舜明白,正是疫情中的突出表現,讓他獲得了更大的信任。
緩沖病房終于不再需要,醫院也恢復了正常的醫療秩序。柯賢軍介紹,經過最初的磨合后,醫院所有的醫療工作都步入了正軌,而門診量都是按照月度環比大概20%左右增長。“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迅速成長為湖北公共醫療領域極具潛力的新生力量。”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如是評價。
正式開診后,曾敏作為重癥護士長帶領著一支90后的護士團隊,承擔著ICU的護理工作。她很喜愛這支經歷過疫情磨練的、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年輕團隊,也考慮到她們中不少人沒有重癥監護經驗,因而格外用心地帶領她們。
開診至今8個月,曾敏帶著團隊護理過的重癥患者,都從重癥中被搶救回來,得到精心護理。她一一歷數的時候,欣慰感溢于言表。無論是食道癌手術患者,換瓣手術患者,還是一歲九個月的先天心臟病手術小患者,術后監護的經歷都讓她記憶猶新,“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到病人出院。”
世界一流的醫院大都經歷過戰爭和災難,他們用醫者仁心撫慰著受困群眾。
榮譽
7月初,一幅名為《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巨幅壁畫,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門診大廳懸掛起來,來往的人多被這幅正對入口處的壁畫吸引而駐足觀看。甚至有人會專程跑到醫院來,就為了在壁畫前“打個卡”。
這幅高9.9米、寬6.57米的巨幅壁畫,由曾經在泰康同濟參加抗擊新冠疫情的1900名醫護人員與藝術家、插畫師們共同完成。
《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巨幅壁畫
“我們兒科護士長王明春夫妻二人都是醫務工作者,都曾奮戰在抗疫一線,只能把年幼的女兒寄養在鄰居家,一家三口每天晚上只能在視頻中短暫團聚;血液透析室護士長鄧永超,在結束本院的抗疫工作后,又響應武漢市防疫指揮部號召,主動報名支援雷神山醫院;曾在非典戰疫中榮立三等功的呼吸科老兵劉勇謀,才下戰場就上前線,上午結束隔離中午就作為重癥巡查專家組成員前往省內巡視……”肖駿說,自己也是60多天一直盯守在醫院,直到病患清零后,才稍微松下一口氣。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是泰康保險集團舉集團之力全力參與抗疫的縮影和見證。在2020年9月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榮譽。
同時接受表彰的還有陳東升擔任會長的楚商聯合會。泰康成為金融行業唯一獲表彰集體,楚商聯合會成為湖北省唯一受表彰的社會團體組織。陳東升與肖駿一同出席了表彰大會并領獎。“我們只是做了一點兒小事,國家和人民給予我們這么高的榮譽,真的很感動。”陳東升說。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員工在疫情中的忘我付出,也得到了家人的巨大支持。張舜的家人非常擔心他,但也支持他做該做的事情;曾敏的先生是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疫情中也一直在社區服務。他們正在上初三的兒子只能住在親戚家,孩子自己上網課,進行著中考的沖刺。2020年秋天,兒子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高中。為此,曾敏分外高興,她說,兒子是她的驕傲。
醫院
投資近40億元、原計劃2020年上半年開業應診,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是由泰康保險集團全資投資,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合作管理,按照三級甲等標準建設的一家高品質非營利性綜合醫院。
經歷疫情考驗,醫院的發展戰略也做了一定調整。作為一家新生的現代化醫院,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發展戰略及功能定位也變得更加聚焦。
“武漢雖然醫療資源比較聚集,但布局不是很均衡。其中,漢口的醫療資源比較充分,而漢陽地區則是醫療資源的洼地。”柯賢軍說,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是經過充分的調研后才落地漢陽的,其實也補齊了漢陽區域的醫療短板。
曾敏的家人曾經來醫院就診,對環境和服務都非常滿意。“別人都覺得我們與其說像個醫院,不如說更像酒店或者花園。”她原先在公立醫院工作,辭職來到泰康同濟的時候,被朋友不理解。“后來我的一位醫生朋友來這里轉了一圈,就說我理解你為什么要來這里工作了。”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門診等候區
這就是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設計初衷——通過流程、科技和建筑的優化,全面提升就醫體驗,給患者充分的人文關懷和隱私保護。不僅環境一流,就醫高效,服務高品質,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還是武漢市和湖北省醫療保險的定點機構,全國所有的患者都可以來醫院就診,醫保患者可以按照醫保規定來報銷。
“醫院定位為泰康華中區域醫、教、研一體化的醫學中心,以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和全流程照護為特色,以醫學領先、技術創新、人文關懷、醫險結合為重點,采取‘強專科+大綜合’、以‘普惠醫療+VIP醫療’的方式運營,著力打造戰略學科、重點學科和特色專科,為患者及客戶提供多層次的醫療保健服務。”柯賢軍介紹。
柯賢軍表示,“華中科技大學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支持。”
泰康保險集團和華中科技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在學科建設上提出兩大戰略學科,分別是腫瘤和老年健康醫學。作為大門類的腫瘤,涉及到內外科,是一個重要的學科集群;而以老年健康醫學為抓手,來形成這種慢病學科集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同時在戰略學科的基礎上,形成一些特色專科。
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未來規劃中,也有著差異化的發展思路。“比如醫險協同,對渠道對客戶資源相互賦能,這為我們醫院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次,醫院除了嚴肅學科以外,還擬開設高端醫美等特色學科,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需求,從而保證與其他大型公立醫院的差異化發展。”柯賢軍說,盡管受疫情影響,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門診量卻按照月度環比大概20%的增速在快速上升。
醫護
“我就是沖著泰康來這家醫院的。”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曾敏說。
據悉,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對引進人才的要求比較高。柯賢軍表示,護士基本來自社會招聘,特別是像護士長這樣有豐富經驗的。而張舜這樣年輕的住院醫生,按照協議,他們從醫學院畢業后,作為受聘人員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參加2~3年的規范化培訓,之后正式開啟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職業生涯。
像張舜這樣通過“泰康醫師”計劃招募的年輕醫生,目前共計147名。這一項目于2016年啟動,旨在培養“純正泰康體系”的醫生。到目前為止,泰康已經連續3年招募碩士以上學歷應屆醫學畢業生。在社會辦醫領域,此前少有這樣的先例:一家醫院尚未開辦,就未雨綢繆,提前三年讓住院醫進行規培。
此外,醫院還在全球招聘核心骨干人才,目前24個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在行業中基本上居于第一方陣。主要技術骨干則從各三甲醫院招募,特別是這次軍改以后軍隊醫院體系內走出來的高年資博士、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是目前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挑大梁的骨干。
員工來源多樣,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做法是,無論你來自于何方,只要來到泰康,就是泰康的人,醫院就會用泰康的核心價值觀——“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禮贊生命”來培養每一個人。柯賢軍認為,一個醫院只要有了核心價值觀,不管你來自于哪里,你的教育背景怎么樣,用一個核心價值觀來教育員工,就一定會使大家往一個共同的目標邁進。
泰康核心價值觀影響著醫護人員
疫情的經歷,讓年輕的張舜的收獲很多、感觸也很多。“這樣的歷程,讓我更加明白了醫生的使命和價值。經歷了這些,今后道路上不再有邁不過去的坎了。”
即使是平凡忙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準備充分的人也能更好從容應對。一次在去漢陽福利院義診時,張舜碰到一名21歲的志愿者身體突然不適,他迅速做出專業判斷,小伙子病情不簡單,并馬上說服其入院檢查。隨后,小伙子被確診為兇險的主動脈夾層,隨時有生命危險。最終患者經過治療痊愈出院。
張舜說,這是醫者本能。
泰康
泰康保險集團由陳東升在1996年8月在北京創立。四分之一個世紀走過,嬰兒長成青年,這家企業已發展成為一家涵蓋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核心業務的大型金融保險服務集團。
危難之時方顯真章,泰康憑借其大健康生態體系,在危難時刻體現整體實力。完整的商業版圖業態,使泰康在疫情中承擔了重要的作用,“捐錢捐物捐保險捐醫院”,多方出力,陳東升和他領導的泰康保險集團沒有缺席抗疫的任何一個關鍵環節。
陳東升表示:“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在火線中誕生,在戰火中開業,在戰火中成長,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危難當頭,匹夫有責,救死扶傷,實現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必將成為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將永遠激勵鼓舞泰康未來的發展。”
目前,泰康保險集團旗下的泰康醫療已經布局了五大醫學中心,包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泰康同濟(武漢)醫院,以及另外三個正在籌建的泰康西南醫學中心(籌)、泰康寧波醫院(籌)和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
2020年4月,泰康醫療旗下的醫生組織泰康醫生集團因勢而生,由泰康健投全科醫生、泰康綜合醫療機構和泰康拜博口腔的專科醫生及外部簽約專家三個層級的內外部醫生組成。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全部醫生都加入了泰康醫生集團。這樣,集團內部的醫生,在線上是打通的。柯賢軍介紹,泰康同濟(武漢)醫院作為綜合性醫院,其放射科已承接了泰康各家康復醫院幾乎所有的檢驗放射的診療。“只需要一個片子從現場傳過來,我們的醫生再把診斷從后臺傳輸回去,既節約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舉集團之力,在泰康并非只是非常時期的舉措,而是無所不在。據介紹,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健康管理中心目前了承接了華為18萬員工健康管理的業務。“這不是靠一家醫院的能力可以做得到的,它需要我們整合集團所有的醫療資源進行。”柯賢軍說。
一年
2020年,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提出“長壽時代泰康方案”,將泰康的商業實踐與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連,滿足人們長壽、健康、富足三大需求。泰康將大健康產業版圖和公益事業緊密結合,形成一橫一縱“T”字形的商業向善模式。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檢驗著“善”的成色。從武漢封城的戰爭狀態到疫情常態化,企業家們又開始支持復工復產,特別是助力湖北和武漢疫后重振,絲毫未見松懈。
2020年4月28日,陳東升邀請10多位亞布力論壇企業家組團前往武漢,為其疫后重振注入信心。為支持復工復產,泰康保險集團贈送漢陽區160個社區的1500多名社區工作人員每人一份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免費體檢,總價值接近七八百萬元。
盛夏8月,全國工商聯“全國知名民企湖北實地行”和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武漢特別年會先后在武漢召開。
盡管推遲,但每年一次的武漢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依舊于11月在武漢舉行,而接下來的第三屆健博會也將在2021年春暖花開之時,在武漢如期而來。
雖然疫情帶來了很多變化或苦難,但也無法阻擋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疫后的第一個春節就在眼前,曾敏很想去看看自己救治過的那些重癥患者;張舜剛剛把孩子和老人送回家鄉,而自己留在武漢準備春節醫院的輪班。肖駿、柯賢軍特別忙碌,正在和醫院領導班子籌劃著醫院下一步的發展。
張舜說,當初選擇泰康,是被他構建大健康生態的理念所吸引。“如今更是體會到了,泰康作為社會辦醫,在家國之難面前的擔當,以及對救死扶傷人道主義的踐行。”他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更加認定。
“我的理想是希望自家的醫院成為街坊鄰里心中的好醫院。”張舜說,而自己就想做好看病救人的本職工作,做一名好醫生。
“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工作,我很自豪。”曾敏說。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