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錐菊(Echinacea)是原產于北美和加拿大南部的一種松果菊屬植物,該屬植物共有8個種和" />
天力康泰的主要成分是紫錐菊和黃芪。
紫錐菊(Echinacea)是原產于北美和加拿大南部的一種松果菊屬植物,該屬植物共有8個種和數個變種,目前作為藥物開發的主要有3個品種:紫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即通常所說的紫錐菊),狹葉紫錐菊(Echinacea augustifolia)和白色紫錐菊(Echinacen pallida)。
紫錐菊是地道的美國藥用植物,最早可追溯到若干個美國土著民族。比方說,路易斯安那州的巧克陶人,用紫錐菊的根治療咳嗽;科曼奇人用紫錐菊的葉泡水來治療牙痛。
美國土著居民用紫錐菊來治療創傷、毒蛇咬傷、扁桃體炎、頭痛和感冒這樣一些毛病,它就像我國的人參一樣,很有傳奇色彩。在美國醫生的用藥史上,紫錐菊的藥用價值貫穿于整個19世紀始終,最早記載在1762年的《弗吉尼亞植物志》上面。
紫錐菊大約是1871年引種到歐洲的,當時有位叫梅爾的醫生,向美國的印第安人學習他們的草藥療法,引種了紫錐菊。
梅爾醫生的一段傳奇經歷: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著名的德國醫生梅爾在北美行醫時,不慎被響尾蛇咬傷,中毒昏迷。一位頭上留著長長羽翼的印第安老人順手折斷紫錐菊的莖,將其中流出的汁液涂于患處,很快遏制蛇毒,腫脹消失,神志清醒。梅爾又活了過來。在感謝印第安老人的同時,身為醫生的梅爾被紫錐菊的神奇功效所深深吸引,并挖空心思研究起來。
1887年,梅爾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紫錐菊藥品“梅爾血液純化劑”( MeYersBlood Purifier)。經過16年的配方改革和臨床試驗,做出了至今有名的宣言:紫錐菊可以治愈毒蛇咬傷。梅爾在日記里這樣寫道:我終于知道為人類做一項貢獻的心情是多么愉快、滿足與幸福。我要感謝當年咬過我的響尾蛇,如果沒有它那狠狠的一口,這種鮮為人知的植物將永遠在風中搖曳……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關于紫錐菊在花開全盛時期地七部分療效專題學術報告的消息;2000年,歐洲植物療法科學研究合作組( ESCOP)發表了有關紫錐菊地上部分生藥及泡制品在適當劑量狀態下的療效專題學術報告;加拿大也把紫錐菊的水泡劑和煎劑正式列入傳統草藥中,用于治療感冒引起的咽喉痛等疾病。
20世紀30年代后,德國草藥專家邁道斯大力宣傳紫錐菊無可替代的療效,所到之處很快就被人們接受。《德國順勢療法藥典》、《美國順勢療法藥典》,里面都對紫錐菊有特別高的評價。在從強烈顏色的花瓣到環繞種子頂端的僵硬的下垂花瓣均可使用。
直到20世紀40年代,它仍在美國官方使用植物單上,但之后被取消,因為它被抗生素所代替。真是可惜極了。
為什么紫錐菊在全球再度走紅?因為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抗生素的潛在危害,不斷在尋找代替抗生素的東西,就又把紫錐菊翻了出來。
到目前為止,它是預防、治療流感最靈的草藥。我們知道,得了流感,治愈時間一般是7天,而如果在最初階段服用了紫錐菊制劑,病程就能縮短到2-3天左右。這是經過反復實踐證明的很靈的驗方。
如果你有風濕性關節炎,被類固醇基礎抗炎藥所困擾,紫錐菊可作為溫和的鎮痛劑減輕癥狀,并沒有副作用。
很多科學實驗證明紫錐菊刺激免疫系統細胞活動。當這些細胞有活性時,白血球更迅速把引起疾病的侵略者包圍,使病毒或細菌死亡,防止他們繁殖,或僅僅停止他們的活動。
紫錐菊中的菊苣酸是極為重要的免疫活性成分之一。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菊苣酸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并能抑制透明質酸酶,保護膠原蛋白免受可導致降解的自由基的影響。
美國的草藥產品協會給紫錐菊一級的安全等級。許多在紫錐菊中植物化學物質是積極參與其作用:多糖、黃酮、咖啡酸的衍生物、精油(油食品)、多炔、烷基胺(Alkylamides)和生物堿。經過多位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紫錐菊的多糖類可以激發身體的細胞去對抗感染。
當你口服紫錐菊的時候,舌頭上會有強烈的麻木和刺痛感,當然了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太一樣,有的強烈有的緩和;這是正常并且很快會消失。
總結來說,紫錐菊對于那些免疫功能低下者、心臟病患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和肺心病患者,放化療期間的腫瘤患者、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某些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兒童等人群,都具有重要的保健意義。
實驗證明,紫錐菊和黃芪提取物能夠通過骨膜動脈滋養孔進入骨髓微環境,通過與骨髓微環境特異性受體結合,為骨髓提供特別呵護與潤養作用。能夠使萎黃的骨髓變得滋潤豐盈,滋潤骨髓轉化率達到29.6%。
和紫錐菊配伍的黃芪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中草藥。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相傳,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糝。他善于針灸治療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于救助他人。后來,由于救墜崖兒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以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老人去世后,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味甜,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藥稱為“黃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間廣為流傳。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的眾多藥方時常見到它的身影,所以有“十方九芪”之說。
始見于漢墓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明《本草綱目》載“耆長也,黃芪色黃,為補者之長故名…”。《本草匯言》載“黃芪,補肺健脾,衛實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 《本草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 ,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去肺熱,無汗則發,有汗則止。”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由于長期大量采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若不加強保護和人工繁殖,有趨于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性味:甘,微溫。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中藥療效
1、表虛自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者,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久潰不愈,用于瘡瘍潰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稀,常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泄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癥。常與人參或黨參,白術,茯苓,山藥等配伍治療脾虛泄瀉。與升麻柴胡人參等配伍治療臟器脫垂,如補中益氣湯。
8、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于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9、多汗而浮腫。《金匱要略》中配伍最簡單的黃芪方為防己黃芪湯,藥味共6味,主治,可見也有出汗與浮腫。簡單地說,黃芪主治汗出而腫。
10、用于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用于表虛不固的自汗。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術同用。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如用于瘡瘍內陷、或久潰不斂,可與黨參、肉桂、當歸等配伍;用于膿成不潰,可與當歸、金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用于水腫、腳氣、面目浮腫。配白術、茯苓等。
黃芪所含有效化學成分眾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黃芪皂苷 經查文獻,黃芪皂苷平均含量約為1.955mg/g。研究表明,黃芪中含有大量的皂苷類及三萜類化合物,約有50多種左右,它們大多屬于四環三萜類,其中有大豆皂苷和含量較多的黃芪皂苷Ⅳ,即黃芪甲苷。
②黃芪多糖 黃芪所含多糖主要為黃芪多糖Ⅰ、Ⅱ,葡聚糖AG-1、AG-2,雜多糖AH-1、AH-2。黃芪多糖的藥理作用主要表現在增強身體免疫、調節血糖、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以及抗衰老等方面,其主要免疫菜單現在: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影響;對自然殺傷細胞(NK)的影響及抗腫瘤作用;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影響。
③黃酮類 黃芪所含黃酮主要為黃酮類、異黃酮類、二氫黃酮類。
④氨基酸類 游離氨基酸的含量。黃芪中總氨基酸含量為8.0458%,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中測定了21 種氨基酸為3.199%,占氨基酸總量的40%。
⑤生物堿類 從膜莢黃芪中可分離出膽堿和甜菜堿。
⑥有機酸類 黃芪的有機酸主要有香草酸、阿魏酸、異阿魏酸、對羥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綠原酸及棕櫚酸。
⑦微量元素 黃芪中含有20 多種微量元素,以鐵、錳、鋅和鋁含量較大,另外還有硒、鈧、鉻、鈷、銅、銫、鑭、銣等。
⑧其他 黃芪中還含有胡蘿卜苷、葉酸、β-谷甾醇、亞油酸、亞麻酸、咖啡酸、核黃素、苦味素、香豆素、尼克酸、維他命P、淀粉等成分。
中醫大夫通過長達幾千年的實踐中推斷出,黃芪是能增進藥力,抵抗疾病的良藥,同源雙青公司的康泰就是才用地道藥材,甘肅黃芪,提純出活性多糖,結合紫錐菊提取物,共同打造出神奇的天力康泰
訂購微信:cx53456
掃一掃加微信!
建議:本站分享的產品是食品,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提示:為了您的健康,請克制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熬夜等。不吃各種油炸食品、方便面、肯德基、麥當勞、燒烤肉類。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增加粗糧。另可配健康產品,詳情咨詢客服!
下一篇: 同源雙青——天力康元(同源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