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我們處理慢性疾病,都是運用營養來調理,而且經我們調理的,無一例外都會越來健康,從此不再吃任何藥,也很少再去醫院。
那今天,我們來淺談一下,我們的處理方式與其他傳統醫療處理的一些方式有什么不同。
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但是也不得不說,我盡量保持一種中立科學的態度去詮釋。通過對比,大家就可以更清晰,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去對待和處理。
常見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中醫,西醫,也有一些心理方面的輔導療法,瑜伽療法,精油療法,還有各種的民間方法,也有運動療法等等。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我們的處理方法叫做整體自然醫學治療法。在中國,我們就會習慣性把醫學分為中醫,西醫。
其實在世界范圍來看,醫學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自然醫學和對抗醫學。
自然醫學,他并不是一門新的學科,雖然自然醫學直到十九世紀才開始使用,但是,其哲學思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自然醫學吸收許多國家,包括印度,中國,希臘等國家的治療學智慧。
后來,海峰老師和黃安莉老師,把這種源遠流長的自然醫學智慧,結合現代醫學的發展,方方面面的結合和驗證,首創了整體自然醫學。
整體自然療法,更注重整體性,多元化,也更科學化,因為人是一個整體,人與環境與社會又是一個整體。
中醫,印度的阿育伏陀,營養療法,心理療法,瑜伽療法,運動療法等等,對人體沒有傷害的,可以支持身體康復和預防生病的各種對身體有益的方法,都可以稱之為整體自然療法。甚至,包括西醫的某些儀器檢測,他都可以歸納為整體自然療法的一部分,他是有原則的。
自然療法,也是一種守護健康生命最高級的療法。
除此之外,與身體對著干的,以犧牲身體為代價的醫學方法,都可以叫做對抗醫學,對抗療法。大家也可以簡單狹義得把他理解為就是西醫。
什么是對抗療法?
我打個比喻,發燒了,用退燒藥,麻痹神經系統,達到退燒效果的方法,和藥物,就叫做對抗療法。
咳嗽,通過止咳藥,霧化,而達到止咳的效果的,也叫做對抗療法,頭痛治頭,這種方式就叫做對抗療法。
而 如果我們通過大量優質的水,通過營養素,比如天然維生素C,通過食物,營養等方式去退燒,去改善循環,去康復的方法,就叫做整體自然醫學。
當然,我并不是說藥物,醫療沒有他的好處,藥物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幫助我們爭取足夠的康復時間,簡單點說,就是非常危險,已經明顯會危機生命的情況,一定是需要醫療和藥物的輔助的。
對待醫療,我們不可盲目,要分清楚情況。至于具體什么時候需要及時上醫院借助幫助,以后有機會我會給大家分享。
但是,安全渡過這種特殊時刻之后,我們就需要繼續用營養去支持身體康復。
任何藥物的使用,大家一定要記得一點,就是,它都是以犧牲身體的某些功能為代價的。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吃藥打針之后,精神狀態各方面都變得很差的緣故,甚至,莫名其妙出現很多的鼻炎,腺體腫大,淋巴腫大的疾病。
藥物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要使用,能夠盡量不用,就不要用。是藥就有三分毒。當然,除了特殊的情況,我們很多時候是不需要用到藥物的。
包括中藥,事實上,很多的中成藥成分不單單是中藥成分,很多都含有西藥成分,市面上幾乎90%以上的中成藥都含有西藥成分的,而,說明書很多都沒有標明具體的西醫成分,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看過,因為藥物混用,藥量增加導致寶寶耳聾,癡呆,甚至死亡的新聞。
而中藥,就口感來說,相信我,我們的孩子不會喜歡的。
那,再來聊聊營養學,
營養學也不是一門新的學科,中醫的食療學就是最早的營養學,隨著科技的發展,營養學也越來越完善。營養,就是身體的材料學,是細胞需要的營養的材料學。
人體由細胞組成,細胞健康,那么人也會健康。當你提供身體細胞需要的材料,身體就能正常工作,也就是,孩子可以不那么容易生病,即便生病了,有了能量,也能很快康復回來,當身體的細胞生長的速度超過細胞死亡的速度,那么,疾病就被治好,身體就康復了。
所以,營養,不僅僅可以維持我們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他還可以治病,處理很多問題。
營養可以代替藥物的作用,反過來說,藥物就不能代替營養,因為,藥物不是細胞所需要的材料,他不能幫助細胞重新生長,代替死去的細胞。
而營養素,就如同中醫的中藥一樣,被一些科學家,營養素制造公司,通過食物的提取,分離各種營養,然后濃縮成粉劑,膠囊,或者劑,方便服用,方便知道數量,方便外出使用的食物,就叫做營養素。
他的本質是食物,所以,營養素用來處理問題,是相當安全,也是相當專業,有效,方便的。
營養,也是所有治療方法的基礎,即便,你不得已用了藥物,做了手術,你要早點康復,一定是需要營養的輔助的。
相信大家心中已經有答案了,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咱們必須得把方向搞明白,接下來所做的事情,才有意義。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一個臨床醫生得了腎炎,為什么不依靠醫院?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