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吃零食似乎是孩子們的天性,那色彩艷麗的包裝,風味特殊的口感,會讓孩子愛不釋口。年輕的爸爸媽媽很頭疼,面對這花花綠綠的誘惑,采取高壓政策,剝奪孩子吃美味食品的權利,未免有些殘忍;如果一味放任孩子亂吃,不僅會影響正餐,養成不良飲食習慣,還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可能關系他們一生的健康。那么零食到底該怎么吃才能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又對健康有所幫助呢?
下面筆者就從下面的小例子來為年輕的家長支招,引導孩子跨過不良零食的誘惑,讓健康零食為成長加分。
露露是個小女孩,小時候瘦得象根豆芽菜,體質也不好,吃飯胃口不香,父母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一口把她喂成胖子,所以對她吃的要求百依百順,三餐飯不想吃,就在零食上下功夫,什么炸薯條薯片,炸雞翅,漢堡包,巧克力,甜食冷飲,只要孩子想吃,就千方百計滿足她,結果孩子越吃越多,體形也越來越胖,開始家長挺高興,認為他們的“增重”計劃成功,可露露的體重還在直線上升,不到小學三年級,體重竟然達到一百斤,爬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體育課全部不達標,因為胖經常被其他同學起外號,性格也變得孤僻起來,不愛和小朋友玩,露露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捧著一大堆零食看動畫片。無論媽媽把零食藏在哪兒她都能翻出來,不給她買她就向奶奶要錢偷偷買了吃,父母后悔莫及,這樣發展下去還不知胖成啥樣?
露露的故事提醒天下愛孩子的父母,給孩子吃零食要有度,要管理好孩子攝入這些食品的品種、數量和次數,不要一味寵著孩子,滿足她們所有的食物愿望,一旦形成不良嗜好,糾正起來就困難了。
首先,爸爸媽媽要擅于分清零食的好壞,從營養角度分析可分為健康零食和口味零食兩種,所謂健康零食是滿足以下條件的食品:
富含營養,即包含很多基本營養素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而且沒有多余熱量、脂肪和糖及鈉,可以每天提供;例如牛奶、酸奶、奶酪、蜂蜜、新鮮水果或果汁、全麥餅干或面包、各類堅果,如開心果、核桃仁、板栗等。而口味零食又被稱之為“能量炸彈”、“垃圾食品”只是單純滿足人們的口感需要,幾乎不含基本營養物質,但會增加熱量、脂肪、糖和鈉,多吃易造成超重或肥胖,血糖血脂過度升高,僅應偶爾提供。例如蛋黃派、碳酸飲料(可樂、雪碧等)、奶油制品、漢堡包、薯條薯片、巧克力、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等。
露露的父母所犯的錯誤是他們為孩子提供的零食幾乎全是上述的“能量炸彈”,加上不愛運動,就把露露催成了小胖墩。所以,您最好常備健康零食,將口味零食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限制購買口味零食,避免沒有節制。
對一些已染上不良零食習慣的寶寶,父母可用一些聰明篩選的辦法幫孩子選擇食品,比如寶寶想吃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時,盡量幫他選擇非油炸食品,如選擇烤雞翅或烤雞腿堡而放棄油炸雞翅或雞腿,同時可點一份蔬菜色拉或蔬菜湯或加一根玉米棒,同時要給寶寶的胃留些余地,回家可再吃些水果以平衡飲食結構;如果寶寶想喝甜飲料時,可幫他購買100%不含糖的純果汁,如有條件也可家庭自制果汁,如橙汁、獼猴桃汁、西瓜汁等,或將各類水果切丁,澆上酸奶,撒點葡萄干,也是一道既營養又美味的點心;注意盡量少選可樂等碳酸飲料給孩子,喝得太多會加速寶寶體內鈣的流失,對骨骼的健康發育不利,可樂中含有的咖啡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對兒童來說潛在的危害會更大些。對于一些膨化食品,如薯條薯片等,可用一些非油炸的蔬果片來代替,既滿足孩子的口感需要,還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
培養寶寶正確飲食的順序,也是不可少的一道手續。正餐前絕不能吃零食,且不能邊做事邊吃。諸如看電視、畫畫,甚至是玩游戲時,都要認真,不可一心二用。此外,零食畢竟是兩餐間的小點心,不能代替正餐,即使健康的零食,對于兒童來說,也不是多多益善,寶寶如果整天零食不離口,會使胃液分泌失調,消化功能紊亂,食欲不振,對正餐不感興趣。而即使是營養再豐富的零食含有的營養素也不全面,如果兒童因為吃零食過多而不想再吃正餐,則他們必需的營養素將得不到保證,甚至會導致兒童營養不良。另外,像花生、葵花籽等堅果類食物脂肪含量也非常高,食入過多,容易造成熱量過剩。所以父母要幫孩子把好零食的量,比如買獨立小包裝的零食比大袋零食更利于控制量,孩子一般自制力較差,如果捧著大袋零食很容易貪吃過多。
各類果仁,果凍不宜給五歲以下的孩子食用,因為易造成孩子嗆咳,窒息。如果要吃,一定要有大人照看,而且孩子不能跑跳或逗笑,以免嗆入呼吸道發生危險。
爸爸媽媽本身也得下一番功夫,做菜時不要一成不變。小孩的好奇心強,爸爸媽媽應利用食材特性做變化,根據孩子的喜好在菜色上做調配,在食物的形狀、口味上也應多用心,如糖醋味、番茄汁味對刺激寶寶的食欲有不錯的效果!寶寶三餐吃得好,自然沒有多余的胃口吃太多零食。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
上一篇: 水果做熟吃的健康功效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