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呼吸”的憤怒席卷全美,特朗普卻在特勤護衛下不停甩鍋。當地時間6月1日下午,特朗普稱將調用聯邦軍隊維護治安。那具體是怎么回事?能起到作用嗎?
一、特朗普稱將調用聯邦軍隊維護治安!具體是怎么回事?
6月1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譴責游行示威中的暴力破壞行為,再次要求各州州長調用當地國民衛隊維護治安。特朗普表示自己將調用聯邦資源,包括“上千”武裝力量來終止暴力破壞行為。
特朗普在講話中說:“我建議每個州長都要在街道上部署足夠數量的國民警衛隊。我們將結束騷亂和無法無天的行為,今天就結束它。”
特朗普補充說:“我們不能讓憤怒的暴民淹沒和平抗議者的正義呼聲。” 他說:“我希望這種恐怖活動的組織者面臨嚴厲的刑事處罰。”
演講后,特朗普及其隨行人員立即走出白宮,穿過拉斐特廣場到達圣約翰大教堂。前一天晚上,該教堂在示威中起火。在他到來之前,警察剛剛使用催淚瓦斯驅散了這里的示威者。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紐約、洛杉磯、亞特蘭大和明尼阿波利斯都發布或延長了宵禁,以期平息暴力。到1日,有6個州和13個城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美國在全國部署了67000名國民警衛隊員,創了美國歷史之最。
美國司法部高級官員說,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指示聯邦監獄局派遣防暴隊前往邁阿密和華盛頓,華盛頓特區定于周一晚上7點開始實行新的宵禁。
二、美抗議活動或致新一輪新冠疫情高峰!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截至美東時間6月1日下午5時44分,美國已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804206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04799例。越來越多州長和公共衛生專家擔心,美抗議活動或致新一輪新冠疫情高峰。多位美國衛生專家擔憂,抗議活動中人群密集,許多人不戴口罩,還有人高喊口號或大聲喊叫。
美國抗議警察暴力執法示威活動升級:在芝加哥,特朗普大廈門前的美國國旗被抗議者憤怒地扔到河里;在亞特蘭大,CNN總部大樓被眾多示威者包圍涂鴉;在華盛頓,上千名示威者陸續聚集在白宮圍欄外與特勤局特工對峙。
“不能呼吸”的憤怒席卷全美各州,鎮壓抗議的暴力舉措更讓人驚愕。紐約兩輛警車突然沖向示威人群致一些人受傷,休斯頓警察騎著馬直接踏過一名和平舉牌的女子,還有一名亞裔女子直接被警察狠狠推搡摔傷進了ICU。此外據報道,國民警衛隊已經在華盛頓特區和至少8個州部署完畢,裝甲車一度開進明尼蘇達州社區。而軍隊在街上巡邏時,有居民只是拿手機拍攝,便遭到橡皮子彈攻擊,多名記者因報道現場遭逮捕。
民眾在槍口下戰栗,哪里還有“民主”“人權”的影子?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美方將香港的所謂“港獨”和黑色暴力分子美化為英雄,而將美國國內抗議種族歧視的民眾稱之為暴徒?為什么美方對香港警察克制文明執法橫加指責,卻對國內抗議者開槍射擊,甚至第一時間動用國民警衛隊?用網友的話說,簡直是“大型雙標現場”。諷刺的是,有示威者在接受采訪時坦言“我們不想這樣,但這或許就是‘美利堅合眾國之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黑人弗洛伊德之死”一夜之間點燃怒火,再次揭開美國種族歧視的傷疤。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執法,一直都是美式人權飽受詬病的“燈下黑”。據統計,2019年美國警察殺死1099人,其中24%是黑人,而黑人只占美國人口的13%。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曾痛批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美國必須采取嚴肅行動。不過,對于“黑白不同命”的社會不公,美國從政府到司法一直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此《華盛頓郵報》在社論中一針見血指出:這次是喬治·弗洛伊德,而歷史表明會有下一次,也會有下下次……
全世界都通過鏡頭看到了美國正在發生的一切,但特朗普的“制暴”方法不是“痛定思痛,反求諸己”,而是在白宮特勤的護衛下不停甩鍋、轉移矛盾——
對于示威起因,他閉口不談種族歧視,反而挑起陰謀論稱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示威者80%都是“境外勢力”,與弗洛伊德之死無關;當示威活動升級,他兩手一擺將責任歸咎于州長市長辦事不力,甩鍋媒體報道假新聞。總而言之,事情發展到今天,都是別人的錯。但人可以說謊,數據卻不會。明尼蘇達州媒體經調查發現,在被捕的示威者中,85%的登記地址在本州。對于特朗普自欺欺人的甩鍋大法,不少美國網友齊聲怒懟“把那個瘋子從白宮趕出,問題也許會解決”并附上“特朗普原地辭職”的標簽。
5月30日,卡戴珊家族的科勒·卡戴珊在臉書上發了張《時代周刊》2015年的封面:照片中,一名黑人在逃跑,他的身后是大批拿著長槍的警察。圖片中,“America,1968”的年份被劃掉,改成了“2015”,如今,又被改成了“2020”。
“后人而復哀后人”。騷亂在全世界都會導致更多的社會痛苦,它在哪里都不是好的解決方案。但如果美國多花一點時間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悲劇可能會少些。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