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國內最長過海地鐵隧道順利貫通!這條地鐵隧道具體位置在哪?對我國的地鐵建筑將有哪些意義?一起來看看!
最長過海地鐵隧道
1月20日上午,青島地鐵8號線大洋站—青島北站東側過海段泥水盾構安全到達接收點,標志著地鐵8號線5.4公里過海隧道順利貫通。據悉,這是目前國內最長的過海地鐵隧道,也是國內最長的泥水盾構過海隧道。5.4公里的過海段掘進用時僅兩年零7個月,泥水盾構實現220米/月掘進速度,在中國地鐵建設領域創造了“青島速度”。
“青島地鐵8號線全長61.4公里,共設車站18座。大洋站—青島北站區間全長7.9公里,其中海域段長5.4公里,地質極其復雜。”在貫通現場,中鐵二局青島地鐵8號線項目經理張磊告訴記者,經過前期的反復論證,他們最終確定采用“盾構法”+“礦山法”對打施工,東側過海段2.9公里采用泥水盾構法施工,西側過海段2.5公里采用礦山法+雙模式TBM施工。
張磊介紹,過海隧道最大埋深達海面下56米,穿越的地質構造復雜多變,共穿越9條斷層破碎帶,總長約1.5公里,破碎帶圍巖破碎、滲透性強,且部分連通海水,在如此高壓力、長距離、大量斷裂帶中掘進,施工難度之大,安全風險之高,在國內實屬罕見。
為充分利用國內頂尖智力資源解決疑難技術問題,青島地鐵集團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史玉新等專家團隊為過海隧道設計施工“會診把脈”,根據專家意見,施工過程采用了動態換刀、多方式超前地質預報、防涌防泥防坍塌管理預案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和進度。
在東側過海段泥水盾構施工中,盾構機穿越F3、F4兩大斷裂帶長達703米,海底帶壓換刀及富水軟土聯絡通道施工風險巨大。為了有效控制帶壓換刀安全風險,設備管理精細到了每個螺絲釘,為解決聯絡通道施工風險,在國內首次采用小盾構進行海底聯絡通道施工,較常規的礦山法工藝節約兩個月工期,且更加安全。
在西側過海段“礦山法”施工過程中,同樣要穿越多條斷層破碎帶,其中F5斷層影響長度達500米,斷層圍巖破碎,富含地下水,掘進過程中多次遇到噴涌的柱狀渾水,非常危險。為安全、快速完成正線隧道開挖,在正線南側增加了一條平行導洞,此導洞在國內首次采用雙模式TBM海底穿越斷層破碎帶,大為降低了對周邊圍巖的擾動和軟弱圍巖的坍塌風險,提升了開挖穩定性和安全性。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