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國范圍集采政策的公布,醫保帶量采購的展開,不僅給藥企帶來了壓力,對一些采購量較小的零售藥店也帶來了打擊。
藥品的售價大大高出醫院,造成了明顯的顧客流失,所以為了改善這一現象,部分省份將藥店也納入了帶量采購范圍。
10月24日,浙江省醫保局發布《浙江省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藥店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辦法指出,藥店申請成為定點藥店,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其中一條要求:
藥店配備的省藥械采購平臺在線交易藥品品種不低于50%,定點藥店銷售省藥械采購平臺之外藥品,醫;鸩挥柚Ц。醫保支付藥品必須通過省藥械采購平臺統一采購。
定點藥店藥品銷售價格按照公立醫院醫保支付標準基礎上適當加成,加成比例另行規定。
此前(5月24日),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發出通知,為英特怡年、華東大藥房、國控大藥房、欣益藥房、云開亞美大藥房、九洲大藥房等6家全省性醫藥連鎖藥店集團開通采購平臺采購權限。而當時主要也就是針對兩病品種,此次的文件相當于擴大藥店藥品的采購范圍。
這無疑將倒逼生產企業將藥品放在院外藥店,這是處方外流的重要推手,非常迅疾猛烈;同時,也變相解決了藥店拿不到處方藥的問題。
一般而言,醫院在銷的處方藥廠家不太愿意將藥品放在藥店銷售,但有了這個規定,雖說也不一定會使每家藥企都將產品放在藥店,但也會間接促使廠家考慮院外布局。
接入集采,或許是藥店轉型出路的一個方向
在國家4+7集采落地執行后,醫院處方藥出現價格洼地,進一步加劇了公立醫療機構與藥店之間藥價的鴻溝。“4+7”集采帶來的價格沖擊,對于原本在處方藥價格處于競爭劣勢的藥店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業內普遍認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帶量采購品種會逐漸擴展,涉及品種越來越多,如果零售藥店還想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降低藥品的銷售價格。
于是近年來,把藥店加入帶量集中采購的陣營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除浙江外,廣東、山東、上海都相繼出臺藥店醫保藥品集采相關政策。
此前,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下發《關于做好省藥品零售企業藥品交易報名工作的通知》,將開展藥品零售企業藥品線上交易業務。在藥店數量最多的省份實行零售藥店藥品集采,無疑對藥品零售的影響是巨大的。
5月15日,山東省藥品集中采購網發布文件《關于民營醫藥機構試行網上藥品集中采購的意見》。要求醫療保險協議管理民營醫療機構、連鎖零售藥店(協議醫藥機構)可以通過山東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網上采購藥品,6月1日開始在公共交易中心申請開戶,7月1日正式執行。
6月26日,上海市藥事所發布公告,根據“全面實施藥品掛網公開議價采購”工作安排,自2019年7月起,將開展“限藥店藥品全面掛網公開議價”工作。這意味著上海的藥店也要進行藥品統一采購了。
9月16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召開了廣東省藥品零售行業集采聯盟籌備組第一次會議,針對藥店集中采購提出了兩個模式,一是由廣東藥品交易中心提供平臺,藥店與廠家直接議價,然后在平臺上進行交易;二是廣東省的藥店“抱團”帶量,然后委托廣東藥品交易中心進行議價,談判交易。
從參會人員意見來看,“抱團”帶量認同度更高。但不管最終以何種形式采購,在帶量采購全國推行的大背景下,該舉措都將降低“價格倒掛”帶來的影響,零售藥店有望在藥品供給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雖然分析人士認為此舉難以抹平院內外藥品價差,但對于在廠家談判中處于劣勢的藥店來說,已經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了。
藥店加入集采已成為零售藥店改革中不可阻擋的趨勢。我們預判,浙江、山東、廣東的這一采購趨勢將會逐漸擴展至全國,未來在醫保局管轄范圍內的各類醫療機構包括民營醫院、連鎖零售藥店等都將統一納入到藥品集中采購。
總體來看,集中采購利好零售藥店的發展。不過仍需清醒地認識到,在醫保支付同價的大背景下,集中采購僅解決了零售藥店的“止損”問題,而沒有提供“盈利”的解決方法。不管是零售藥店,還是藥企,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規劃,改革必然是發展必由之路。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