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背景下,發展“地推經濟”成為保民生保就業、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的暖心之舉。這表明中國經濟在疫情過后呈現了一個新特征,那就是在穩健發展當中更加接地氣、惠民生。流動的路邊經濟和閃亮的夜間經濟催生了市場的新繁榮。在這樣的繁榮中,獲得商機和效益的絕不僅僅是餐飲大排檔和百貨服裝,而是整個中國的大經濟。作為大健康產業支柱的營養保健食品,無疑應當抓住機遇,接上這股地氣。
疫情讓更多國人深刻感受到了生命和健康的沉重,明白了營養保健食品的價值。一項在今年2—3月進行的調查顯示,27.1%的受訪者會給自己買保健食品;21.7%的受訪者會給父母長輩買;45.6%的受訪者既會給父母長輩買,也會給自己買;明確表示不會買保健食品的受訪者僅有5.6%,比上一年度減少了31.5個百分點。可以說,營養保健食品雖然還面臨著誤解和非議,但其越來越趨近于消費者的“日常剛需”。
雖然營養保健食品正在從“輕奢”走向“家常”,但要想真正融入新經濟新市場,需要再多一些作為。
比如,在產品結構上進行優化。淡化營養保健食品高大上的形象,釋放產品利潤空間,推出一批對接流動市場和夜間市場消費的、適宜疲勞人群和飲食不規律等人群食用的、包裝簡約價格實惠的產品。從源頭上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這將成為營養保健食品企業的新選擇。
在營銷手段上進行創新。立足街邊、聚集人氣的新社群,漫步夜市、順道購買,成為當下新的消費形態。對于營養保健食品來說,如果在營銷手段上加以創新,很可能讓人們對其只在精品店、大賣場、銷售會上出現的刻板印象形成改觀,營養保健食品的經銷商將會很快開辟出一個服務營銷的新路徑。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環境趨于寬松開放,這樣的環境既增加了營養保健食品創新發展的空間,也增加了行業不法行為發生的風險。當前,保健市場依然是違規違法事件的多發地,監管部門對保健行業的整頓依然嚴格,經過百日行動治理的保健市場正在恢復生機……走進新經濟絕不能制造新亂象,這是行業必須謹記的。以遵紀守法為底線,以安全規范為核心,以惠民旺市為目的,是新市場的規則。違背這個規則,后果一定是由機轉危。所以,加強自律、增強防范意識,是營養保健食品對接新市場必須遵守的大前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未來的市場必定規范開放且充滿活力,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亮點,是國家激發更大社會創造力行穩致遠的舉措。全民追求大健康才有動力奔小康,營養保健食品面臨著當下的好光景和未來的好前景。行業應看準亮點,順應時局,抓住機遇,接上地氣,以揚優抑劣的心態和揚長避短的方式,在好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加持下努力作為。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