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
好消息 :
從2月16日至24日,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遺體病理解剖。目前有消息稱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有重要發現!到底有何有何發現呢?對抗擊疫情有何意義?

一、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重要發現
“預計10天以內可以得出結論。”9天前,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工作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劉良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24日晚上9點,才從實驗室回家的劉良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病理學科教授王國平來不及休息,通過網絡采訪的方式,回應社會關切。劉良說,目前團隊完成9例遺體解剖,捐贈者年齡最小的52歲,最大的80歲,多在60歲以上。從性別比例來說,男女差不多。此外,國內病理學專家卞修武院士和上海瑞金醫院團隊,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
“我們團隊的前期3例遺體解剖病理研究已有了初步結果,更深入的檢查比如免疫組化等,還在抓緊做。20多位團隊成員正加班加點,力求以最快速度完成病理研究。”王國平說。
何時公布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病理報告?劉良坦言,還回答不了,“應該快了”,包括上海兩例解剖遺體的穿刺結果,可能很快就會發布。
二、遺體解剖有何發現
前3例遺體解剖病理研究有了什么新發現,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包括除了侵犯肺部,新冠病毒還讓哪些器官受累?還有學者提出的一些重癥患者中可能暴發心肌炎或“心碎綜合征”,是否存在?
兩位專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科學研究上說,病例越多越好,但很難做到。但目前積累的11例病例,某種程度上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不僅有發現,而且是比較重要的發現。”
劉良說,目前看來,新冠肺炎不僅損害了肺,還包括免疫系統及其他器官。
他同時提到,新冠肺炎逝者是否存在肺部嚴重纖維化暫且不談,可以肯定的是,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有些患者肺部切面出現粘液性分泌物。
他進一步闡釋說,目前切片結果顯示,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損傷,然后氣道又被粘液堵住了,臨床上會出現缺氧低氧狀態,所以要改善病人的缺氧狀態,需要把氣道打通,對粘液進行稀釋、溶解。否則粘液沒有被化解,單純給氣給氧,有時候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這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臨床上已經采用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劉良認為,還可以再多進行一些嘗試,如對中藥的運用。
重癥患者是否會暴發心肌炎?劉良認為,目前看還是待定,需要更多觀察。
至于心碎綜合征,可能性相對較小,因為臨床上沒捕捉到,病理上也很難發現。
病毒的傳播途徑并不是病理學的問題。但劉良說,在進行遺體解剖時,與合作單位一起,的確做了不同器官、組織的核酸測量,有些發現也有助于對病毒傳播途徑的分析。但還需要將不同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因為從
目前來看,不同病例以及不同臟器的監測結果并不是十分一致。
王國平提到,目前看來,新冠肺炎和SARS引起的肺炎在病理學上有類似性,都是病毒性肺炎,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具體哪里不同,會慢慢揭示出來。
兩位專家均表示,目前不便透露過多報告細節。未來將會將此次尸檢的相關檢測結果與臨床進行對接,研究某些病變究竟是由臨床上的治療行為造成的,還是疾病本身造成的。
投稿:請發郵箱 ruomao#hotmail.com (#換成@)
刪稿:本站內容部分為會員轉載,如需要刪除請發至編輯郵箱處理!
建議:本站是養生門戶網,分享的產品大多是食品為主,不能代替藥物。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不保證每個人食用后有同樣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轉自互聯網,如您有大病,建議您去看醫生!我們理念是當下就要養生!